專業顧問

15 December 2017
擺脫「佛系」,培養樂觀的孩子


最近,「佛系讀書」、「佛系戀愛」、甚至「佛系養娃」這些詞突然火了起來,不少年輕人將佛祖無欲無求的概念偷換到自己身上,思想與行為皆受到很大的影響。但這不是指能夠看破紅塵、放下一切,而是在壓力和焦慮之下,年輕人的一種自我消解。


【佛系】詞義解釋


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看看網紅們曬出的各種佛系生活方式:


佛系打車──司機問走哪條路,我都說:「決定。」有人每次出門都得查詢導航選出最短路線才心安,但我不會對每件小事都斤斤計較,這樣生活太緊張了。

佛系戀愛──男(女)友說:「一個月能見一次面就見,見不了也不必勉強。」聽到挑釁意味強烈的話語不要搭腔,睡一覺就好了。


佛系讀書──學生說:「平平安安上學,安安靜靜回家。」能學多少就多少,不必勉強自己。


佛系養娃──父母說:「不跟別的孩子比成績,不瘋狂給孩子報班,對孩子的疼愛是讓他自由發展。」家長干涉太多會影響孩子選擇自己的人生,對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了。


乍看之下,這樣無欲無求、不爭不搶的生活好像很吸引人,但其實除了被動調適,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培養主動樂觀的心態。無數的正向心理學研究歸納出:「喜樂的祕訣是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有怎樣的想法,就會有怎樣的心情,這與個人能力和控制力有關。許多人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掌控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切,因為他們在過去也曾掌控了某些情況並取得成功,因此,他們相信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達到目標,這便是一種凡事往好處想的思維習慣。


想幫助孩子培養樂觀心理,可以試試以下這些小練習:


1.改變歸因風格──改變事件的因果解釋和推論方向,不總是從負面結果看問題,而是著眼在過程及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


2.喚醒愉悅的觀念和記憶──家長們不妨每天抽出1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回想今天愉快的事情,在遇到挫折和不如意的時候,可以喚醒內心這些美好的事物來化解自己當下的憤怒、傷心和失意。


3.練習微笑──心理學中的具身認知理論(Embodied cognition)認為人的生理體驗和心理狀態之間是相互聯繫的。當我們開心的時候會微笑,同樣地當我們微笑的時候,情緒也會傾向於變得開心。


雖說無欲則剛,但父母最期盼的還是孩子能幸福,面對挫折的恢復力以及堅定不移的樂觀心態要從小培養,才能在未來不論受到什麼打擊都能安然度過,擁有自我能掌控的「樂觀發動機」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在線對話
回到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