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October 2017
情緒會傳染:讓孩子遠離「二手壓力」
撰文:心理諮詢師鄭榷
或許會有不少家長對這樣的場景感到熟悉:爸爸在工作上被上司斥責做得不夠好,心情十分鬱悶;媽媽下班後如往常在吵雜擁擠的市場買菜,拎著大包小包的食材回家就趕緊張羅一家子的晚餐,孩子在一旁吵鬧,爸爸也不聞不問,直到孩子們爭執哭鬧的聲音激怒了爸爸,他開始訓斥孩子,孩子們哭得更大聲了......心情煩躁的媽媽終於忍不住埋怨起爸爸不幫忙家務,連孩子也管教不好,兩個人就此爭執起來,孩子們害怕地不知所措,心生負罪感,家裡的氣氛降到最冰點......
從這個事件中,你看出孩子的四個壓力來源了嗎?
- 困境壓力:孩子雙方遇到了溝通困境,已超越其能妥善處理的能力範圍
- 情緒壓力:因為不知如何解決,又無人及時指引,便產生了爭執哭鬧
- 壓力轉移:爸爸情緒受當日工作不順影響,沒能耐心瞭解指引孩子,還生氣訓斥了他們
- 壓力雙重轉移:媽媽已持續累積不滿,見狀便引發了消極情緒表達,與爸爸爭執起來,孩子們見狀不知所措,心生負罪感
至此,家長們可以直觀感受到不過短短幾分鐘的衝突情境帶給孩子的壓力影響卻相當大。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不想表現好,而是他不知道究竟是哪裡出了錯。情緒會直接影響行為,焦慮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一些叛逆或非常規行為讓家長覺得難以理解與控制,比如:出現攻擊性行為、拖延、情緒波動大、想法及行為自相矛盾等徵狀。
這時候家長除了需要自我調整,也可以採用以下方式協助孩子自我調整:
- 辨識孩子何時壓力過大 -藉由解讀情緒訊號,比如:沉默、爭執等
- 找出孩子的壓力源-有針對性詢問
- 降低孩子的壓力源-視情況採取避免、改變、疏導等方式
- 協助孩子意識到「他在何時需要幫助」-在孩子平靜愉悅時分享瞭解自己及自我表達的方式,使其學習解讀自我訊號與尋求幫助
- 協助孩子發展出自我調整的策略-比如:重新構建行為、尋找能獲取安全感的舒緩方式、常與親朋好友親密互動
孩子比大人更容易受到壓力影響,因為他的大腦正處於關鍵發展時期,而壓力是會傳染的,當父母帶著壓力面對孩子,孩子會備感壓力,陷入惡性循環;反之,越保持冷靜專注,孩子就越可以瞭解你希望他明白的事物。只有身心平衡的孩子,才能抱持著平常心更好地去享受學習和生活。幫助自己和孩子瞭解更多有關壓力的解決方案,歡迎諮詢鑄博教育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