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心理諮詢師鄭榷
昨日搭乘地鐵時遇到了一對母女,小女孩年約3、4歲,模樣活潑可愛。這個年齡的孩子實在坐不住,不一會便掙脫了媽媽,先是圍著車廂中間的扶桿轉圈,接著又坐在地上玩耍,媽媽見狀趕緊又哄又拉,總算使她回到座位上,但小女孩哪肯乖乖就坐,媽媽在無奈之下只好使出必殺技——手機。頓時小女孩判若兩人,安靜地研究起來,先是照相功能,接著是遊戲、影片......直到下車前都乖巧地坐在位子上,不吵不鬧。
身邊有許多朋友都覺得,在寶寶還不會走路時,父母親就是孩子的全世界。但隨著孩子的活動範圍逐漸寬廣,以及日新月異的電子科技普及,父母親似乎已無法滿足孩子的欲望,倘若父母因孩子吵鬧而以手機或iPad滿足他,這是否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呢?
英國《微波理論與技術》期刊研究顯示,兒童顱骨厚度顯著低於成人,且對輻射的吸收率明顯高於成人許多。英國華威大學傑勒德·凱都博士曾提出警告,手機輻射會破壞幼童神經系統功能的正常發展,導致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佳等諸多問題;有的孩子甚至因過度沉迷於遊戲,影響與周遭的人溝通及交往。由此可見,這些讓孩子目不轉睛的電子產品,在某些程度上確實影響著他們的健康及成長。
若從益智的角度來看,玩遊戲仍是有些好處的。幼兒階段是孩子建立健康心理素質的關鍵期,此時他們正處於自我意識形成的初始階段,遊戲是他們快速學習的一種方式,藉此吸收外界的知識並積極轉化為使用技巧。父母親應該在此階段,多花時間與孩子相處、溝通,並協助孩子認識自己,與身邊的人建立良好關係。
其實,除了使用手機和iPad安撫孩子之外,父母親可以發揮更多創意陪伴孩子,例如:畫一幅五子棋盤,用筆來下棋、你畫我猜、用手偶說故事、一起拼積木、拼圖等等。在陪伴孩子與互動的過程中,父母親可從中觀察孩子的變化,這不僅可以對孩子萌生的不良念頭和行為及時導正,又可強化、鼓勵並引導孩子優秀的特質,為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祝大家度過一個親密無間、向「電子奶嘴」say No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