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顧問

15 September 2017
如何啟動孩子的學習引擎


撰文:心理諮詢師鄭榷

日本的一家動物園裡,負責餵養猴子的飼育員不是將食物好好地擺在那兒,而是費盡心思地將食物藏在一個樹洞裡,使猴子很難吃到。正因為吃不到,猴子想盡了辦法要去吃,整天為此傷腦筋。後來,猴子終於學會了用樹枝把東西從樹洞裡勾出來。

旁人對這樣的行為感到很奇怪,認為飼育員不該這樣餵猴子,飼育員回答:「平時你把食物擺在猴子面前,牠連看都懶得看,不到餓了根本不會去吃。只有用這種方法餵食,讓牠需要很費勁地搆出來吃,牠才會想吃。你越是讓牠搆不著,牠越會努力。正因為猴子們很難得到食物,在得到時才會更加珍惜,如今反而每一隻都吃得很滿足、長得很健壯。」

其實這對孩子的教育也有借鑒意義。

心理學家維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早就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程度: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準,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準;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準,也就是通過學習所獲得的潛力(通過將食物放在各種難以得到的地方,從而訓練出了猴子們克服困難拿到食物的能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刺激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準,然後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下一階段的發展。

其實求知的本質也是「喜新厭舊」,因為舊的知識已經牢記於心、全然消化,所以只有新的知識、新的挑戰才能激發鬥志,讓我們能更快調動所有的腦細胞及與集中專注力來解決新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祖先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求生本能。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搭建一個適宜的平臺,並將難度設定在現有的知識體系中跳一跳就有可以拿到的高度,讓他產生想要瞭解、征服問題的渴望;同時在一旁默默觀察,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提示、幫助和鼓勵,以促進孩子建立自信。比如:讀小學的孩子在泰拳訓練班裡結識了英文為母語的小夥伴,為了更好地與小夥伴交流,他就不得不結合自身已有的英語基礎,在和小夥伴的相處中努力學習如何用英文表達自己。這時候家長需要適當地給予孩子幫助,比如帶他一起去查閱相關專業的書籍並指導他學習、練習。往往到最後,孩子不管是泰拳還是英文的水準都會有驚人的進步。

只要給予多一點的挑戰,「小猴子」們的成長將超乎你的想像。



在線對話
回到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