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顧問

28 July 2017
神秘的修復力 | 你也可以「無限復活」

撰文:心理諮詢師鄭榷

有一部香港電影《墨斗先生》,敘述的是一家證券公司的高級經理被老闆辭退,在一天之內遇上了各種不幸的事情,先是被解僱,離開公司時被搶劫,接著向警局報案卻被警察浪費了一整個上午。他找朋友,被朋友辱罵;找女朋友,被女朋友嘲諷;找家人,被親哥哥趕走;找路人,被當成騙子,沒有人願意伸出手幫助自己......在經歷個人悽慘落魄、徹底跌落人生谷底的一天後,他深刻體會到世態如此炎涼,認清了現實,選擇面對人生並重新振作。最終他找到了新工作,也得以重新開始人生的新篇章。

當遭遇不順時,要衝破這個困境終究還是得靠自己,你當然可以選擇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不去做任何的補救行動,但你也可以選擇將它當成一個試煉,積極面對。

「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然而這藥需要多久才能發揮作用呢?

“我現在就好痛苦啊!吃不下、睡不著,想到會痛,連呼吸都痛!一刻都不能再忍受了!難道我得要花上幾年才能釋懷嗎?”

就此,心理學家提出了「修復力」(Resilience)概念,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過去負面的經歷」和「現在的自己」之間的關係。我們擔心自己不能擺脫負面經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你該知道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柏南諾George A. Bonanno所說的:「這些負面的經歷和事件本身,對於人們未來的生活境況並沒有太大的預測力。因為「創傷本身」並沒有延續性,而你對創傷的負面解讀才會產生延續性的負面影響。」

許多人當下認為可怕、糟糕的事,只能被稱為「潛在創傷性事件」。比如:你和好友約定要應考同一所大學,然而平時成績穩定的你卻偏偏在重要的考試中失常,現在已不可能實現同校的願望了。當下的難過在所難免,但如果你一味地把它看成是一種傷害、是上天對自己不公平而自此一蹶不振、沉溺在懊悔與不滿當中,那麼這個負面經驗對你日後的影響將如影隨形。然而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人生的一次試煉,並提醒自己再接再厲、好事多磨,它就能成為一帖良藥,結局可能反而皆大歡喜。

在突然遭受預料之外的悲傷或挫折時,人們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如:在腦海中經常不時回想起災難發生時的畫面,身體同時出現不適、出汗或者心跳加速的反應。或者在事件發生後容易受到驚嚇,因回想起受傷時的場景而感受到巨大壓力,產生強烈的憤怒、內疚等負面情緒,嚴重時甚至影響進食、睡眠,無法正常生活。在心理學上,這種症狀被稱為創傷後遺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糟糕的經歷本身,不一定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發展。當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情況時,不要因為害怕而逃避、掙扎、抗拒。人們經常沒辦法避開某些糟糕的情況,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創傷,甚至因此痛得撕心裂肺,然而,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但同時,我們也都天生具有“無限復活”的能力,只要冷靜下來,正視目前所面對到的情況,明白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換一個角度看待,並製造機會去創造“新記憶”,刷新不愉快的舊記憶,快一點、慢一點都不要緊,我們自身的修復力終究會戰勝創傷,重新回歸到健康正常的生活軌道。

在線對話
回到最頂